2020-09-02 14:29
一直以来,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——“牡蛎”“生蚝”“海蛎子”等等一系列的称呼,说的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生物呢?
其实这只是全国各地的称呼问题,事实上他们都是一种生物。
北方称为“牡蛎”,南方多称为“生蚝”,广东、福建为“蚝”或“蚵”,江浙称为“蛎黄”,山东以北地区多称为“蛎子”或“海蛎子”。
牡蛎,在国际上的称呼是Oyster,隶属软体动物门,双壳纲,珍珠贝目,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。
市面上对于牡蛎的称呼上,还是存在很多的误区:
误区1:能够生吃的才叫生蚝
并不是只有生吃的牡蛎才是“生蚝”,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“生蚝”的称呼,是由于牡蛎从法国传过来的生吃方式而被叫作“生蚝”,同样炭烤的方式叫做“烤蚝”。而“生蚝”的称呼就像是外号一样,因为相对比较高大上并且便于记忆就被普遍提及。
当然,一些商家在宣传的过程中,刻意用“生蚝”去抨击“牡蛎”,从而美化自己的产品,所以市面上开始流传只有能够生吃的才叫“生蚝”的说法。
但事实上,无论是“生蚝”还是“牡蛎”,是否能够生吃取决于养殖的水域条件以及净化工艺。在没有经过严苛工艺净化的条件下,都不建议消费者进行生吃。
误区2:生蚝的营养价值更高
有人说生蚝的营养价值更高,诸如锌元素含量是普通牡蛎的6倍等等,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
不同地区的牡蛎因为生长环境的水域不同、饵料的不同、品种基因的不同,都会导致含有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。但一般来说除了特定培育的品种外,牡蛎含有的营养价值都是差不多的,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。
“生蚝”和“牡蛎”都是同一类生物,无论个头大小,都可以被称为“牡蛎”或者“生蚝”。
而牡蛎个头的大小,取决于养殖周期以及品种基因。但一般来说,在忽略基因影响的情况下,养殖周期越长的牡蛎,其个头也会相对较大。
最后结论:
这些称呼的存在,多是因为商家宣传、地区俗称问题,导致一些歧义的存在。但我们可以无比肯定的说,他们都是同一种生物,学名都叫做“牡蛎”。
——以上资料参考来源: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吴富村博士